社会实践|民族文化多元融合 ——探索大理的中华民族‘和合’之路(三)

发布日期:2023-07-13 浏览量:

白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其中包括“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多元一体”正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多元的格局中,各民族各有其历史和文化传统,各成一元,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我们实践队的第三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在那里学习感受白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从远古时期僻居西南边疆一隅的大理白族,以一块“蛮荒之地”和部落林立、民族众多、各擅山川、互不统属的分裂之地,逐渐整合为“地域性的初级统一体”,最终白族作为地方一族归并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民族联合实现地域性统一,然后再经过曲折的道路走向全国性大统一的“白族模式”。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以文字、图片和实物生动系统地再现了白族从南诏大理国开始建立起西南边疆“地域性统一”并形成以白族为主体的族类初级统一体到整合建构为统一共同体,源远流长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文化。

实践团队通过观察文物的直观方式,追溯大理白族文化发展演变的脉络。苍洱大地之上的白族人民,用他们的劳动与智慧创造了璀璨的白族文明,留下了许多造福后世的文化成果。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白族文化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特别是白族语,历史悠久,但却没有专门的文字记载。历史上的白族文字都是用汉字来记音,“读汉字音,表白语义”。不仅如此,白族语中有一些词语本身就是古汉语词,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基本相同。因此白族语和汉语同宗同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关系彼此互见,不容分割,这正是我们“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体现,也是我们学习“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源头。

当我们站在历史洪流之中,所得的不仅是大理先民们超凡的智慧与创造力,更能发掘出一种凝聚在所有白族人心中的文化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有感而发,杨敬嵩说:“今天,我不仅深入了解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文明发展,也更加知晓了白族群众在民族融合中所做的突出贡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讲解员提到的白族人民炸毁惠通桥为中国远征军阻击日军做出的突出贡献。这次参观让我对大理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平台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格同学则认为,“从石器时期到南诏大理国,再到如今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我们纵观了大理地区的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融合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这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美好成果。”

文字:刘蓓 玛哈

图片:王嘉伟

Baidu
sogou